游客
题文

开发、开放浦东的主要目的是(  )
①推动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
③提高上海的国际知名度
④密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单极世界论”、“文明冲突论”、“多级混乱论”和“霸权和平论”等,中国和许多国家则坚持“国际格局多极论”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

A.中西政治理念不同
B.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C.美国关心国际秩序的重建
D.美国独霸野心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诉求之间的矛盾

陈乐民在《20世纪的欧洲》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据此分析,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创造雄厚的经济实力 B.扩大社会消费
C.稳定社会秩序 D.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下表是《改革开放30年流动农民工统计表》,表中数字所反映的这一现象

A.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B.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农村人多地少
C.完全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使然 D.受农村自然灾害影响

十年建设期间,诗人笔下经常有“烟囱”的身影,如“彩霞里伊水似凤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囱森林。”这种文学现象反映的时代信息应当是()

A.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B.喜好黑色的时代审美观
C.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
D.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