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二 《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图》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3)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分)阅读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时,13州结成的是松散联盟。中央政府权力很小,不设置国家元首,它只是13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个协调机构,它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和军队,无权向各州课税和规定商业活动。各州享有独立与主权,它们自行征税、征兵,发行货币,自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
材料二邦联政府无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身上:“请您做这个辽阔大陆的君主。”华盛顿斥责说:“这会给我们浴血换来的自由重新戴上君主专制的枷锁。”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立的公民,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版1995年第P213—215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你认为美国建立之初,存在哪些弊端? (6分)
(2)依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美国建立之初面临的两难处境是什么? (4分)
(3)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这一两难处境的? (8分)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明朝内阁旧址
英国内阁会议厅

请回答:
(1)从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从内阁与君主的权力关系来看,两者有何不同?
(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琅邪刻石记载: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主要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主要机构有哪些?
(3)材料三出自哪部政治文献?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
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
贫者,同事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材料三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
材料三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 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
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