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徽商“贾而好儒”,明清商业重镇浙江南浔也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书场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之说,从商入儒乃是包括山西、闽粤在内的绝大多数明清商人的实际选择。这说明
| A.商业发展猛烈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 B.科举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 |
| C.成就功名需要强大经济基础支撑 | D.商业价值得到社会风尚的普遍认同 |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
| 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 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
| 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 | 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 |
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
———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
|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
|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
|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
|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
|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
| 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
| C.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
| D.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