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 B.实行察举制 |
C.重用侍从、秘书等 | D.实行郡国并行制 |
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期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 B.宗法制度的衰落 |
C.官僚政治的完善 | 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B.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C.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 |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