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共11分)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多次严正交涉,对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我国神圣领土的悍然侵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班里准备开展“关注钓鱼岛”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出相关信息。
【材料一】
1372年,中国明朝派遣杨载出使琉球,册封琉球国王。自此,中国和古代琉球国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也正是从那时起,钓鱼岛成为中国赴琉球的航海标志。琉球王国包括三十六岛,但其中并没有钓鱼岛,中琉也不存在任何的领土争端。明朝政府从1373年开始在福建沿海打击来自日本的倭寇,一直把倭寇赶过琉球海槽。也就是说当时钓鱼岛列岛就被纳入中国明朝的海防,成为抗倭前沿。
【材料二】
清朝监察御史黄叔璥巡视台湾后于1722年撰写的《台海使槎录》,详细地记载了中国清朝水师营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情况,如巡哨船因“沿海暗沙险礁”而难以驾驶,只能等涨潮水平时才能进港,否则会搁浅。1871年前后,清政府重新调整福建海防后,钓鱼岛划归台湾的宜兰县管辖。
信息一:
信息二: 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中的内容,简要概括钓鱼岛“国有化”后中国的反应。
9月14日,由中国海监六艘船组成的两个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进行维权巡航执法。9月18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杭州、成都、大连、温州、太原、郑州、长春及哈尔滨等地都发生了规模不同的游行示威,民众手持标语高喊着“捍卫钓鱼岛主权”“抵制日货”等口号。
答: 下面是一句爱国保钓的口号例句,请你模仿写一句,要求上下句的字数相同,句式工整。
例句:历史铁证岂容篡,钓岛巡航显国威。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熟读诗文,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念的《藤野先生》,常常被这位性情和蔼,真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而感动;想起胡适在“我的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 ,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课外捧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我们展现出、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的崇高人格和生命激情,更加坚定了我生的意志。
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忽然,在停滞的空气里不知什么东西爆炸开来;猛然起了一阵暴风,在上空盘旋,,呼啸。暴风着邪魔野鬼的调子,扫起地上的尘土,使明媚,爽朗,愉快的天空霎时间变得地狱一般黑暗。风在海上面地飞舞。海在风下面挣扎地跳动。
A.呼叫 B.号叫 C.吼叫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大自然馈zèng(1) 给人类的诗意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在花团锦cù(2)的园林中发现诗意;你可以从璀璨的日月星chén(3)中找寻到诗意;你可以在鸟语虫鸣中
qīng(4)听到诗意;你还可以在蜿蜒的江河中感受到诗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
【材料一】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材料二】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材料三】有网友评价: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下列文段中,划线之处都存在问题。请改正过来。(6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有时候尽管十分短暂,①所以它们留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②比如:悄然开放的昙花,稍纵即逝的流星,响彻云霄的汽笛,雁阵掠过天空,还有跳高划过的弧线……,这一切美好的瞬间,③都能撩动我们无限的遐思?
第①句的修改:
第②句的修改:
第③句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