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处根据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联合国一贯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迅即退回陈水扁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联合国的会员国资格要由联合国的会员国来决定,并给予有主权的国家。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关系到( )
A.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
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
C.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实现 |
“一箭多星”是未来火箭发展的趋势。一枚火箭能够搭乘多位“乘客”,并能按照乘客要求准时把“乘客”送到指定“目的地”。这说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制约客观规律 | B.创造性思维决定事物的发展 |
C.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 D.人们能够创造和改造自然规律 |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
观察漫画,“延伸了前人的路也是成功”,这是因为
A.延伸了前人的路比另辟蹊径更难 |
B.延伸了前人的路推动了事物发展 |
C.前人的经验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
D.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下边图表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时间 |
发明产品 |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的时间 |
|||
二战前 |
照相机 |
112年 |
|||
电动机 |
65年 |
||||
电话 |
56年 |
||||
二战后 |
原子能 |
15年 |
|||
电视 |
5年 |
||||
激光 |
2年
|
子贡倦于学,乞于孔子,“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仲尼的话
A.否定相对静止,错误 | B.认识到事物是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的 |
C.看到事物是前后相继联系的 | D.把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