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是突触结构模式图,乙是某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说明细胞膜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2)神经细胞内外电位差是由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造成的,神经细胞维持Na+、K+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异与细胞器 密切相关。当兴奋传导到③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 。
(3)乙图中用电刺激1,结果5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4,结果5有反应而1无反应。这表明图中反射弧中的1是 ,4是 。神经冲动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特点是 (单向/双向),主要原因是 。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的假说指出:生长素是以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然后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这种结合激活了细胞膜上转运氢离子的载体,将氢离子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水分因渗透作用进入细胞产生压力,使细胞伸长生长。为了验证生长素是以酸化细胞壁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请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溶液、弱酸性缓冲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同型号小瓶若干、刻度滴管、小刀、直尺、镊子、标签等。(提示:缓冲溶液可以维持酸碱度的恒定且对植物的代谢没有影响,两种缓冲溶液均为低浓度溶液)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材料预处理:为了验证这个实验,你应该对实验用的燕麦胚芽鞘作怎样的处理:
(2)请写出实验步骤
(三)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结果预测:
甲图表示某地区20年间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乙图表示温度对该地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在这20年间,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上述情况若在世界各地发生,将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_______________导致气温升高。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冬季的CO2浓度与夏季的CO2浓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A点表示__________。若该植物长期处于40℃条件下,能否显示生长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通过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增加CO2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5)为玉米、甘蔗等植物提供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的CO2,最先发现14C大量存在于
________化合物中,随后可以发现,14C出现在_________化合物中。
夏季校园的浅水池塘中均匀分布着开黄花(完全花,有雌蕊和雄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水毛茛,它的叶裸露在空气中的呈扁平状,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毛茛全株有毒,为一般鱼类等水生动物所不食。生物小组的同学拟在池塘中放养专食水毛茛的转基因小金鱼,经过实地调查和科学计算,他们共放了X尾小金鱼,认为这是该池塘能平衡喂养的最大数量。
(1)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和计算的?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快速增加水毛茛的种群数量,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其丝状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一次获得1500株幼苗。组织培养应使用________培养基;幼苗的叶为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年夏季,发现众多开黄花的水毛茛中有一枝开的是白花,经请教专家确定为控制花色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等位基因。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植物杂交育种实验(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白花水毛茛(代表基因型的字母自设)。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不但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A过程),还能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B 过程)。如图是有关纳豆激酶溶栓机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研究NK直接水解作用:给定纤维蛋白平板,将________滴加其上,若出现相应的溶解圈,则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NK 的间接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激活体内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量和作用,溶解血栓。
(3)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比较NK 与内源性纤溶酶溶栓效果,并在下面横线位置上,补全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缓冲液、量筒、试管和秒表。
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观察纤维蛋白块分解情况,并记录分解的________。
请预测一种实验结果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应的问题。
(1)为了获得脱毒植株,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叶芽等处的分生组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添加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目的是诱导外植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中为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如紫杉醇,可将①________放入液体培养基中,经机械作用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浮液,再经过________即可获得大量细胞。
(4)组织培养过程需要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发生________________异常 ,进而使植物出现遗传不稳定甚至不育。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还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育种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