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即使有一天人们离开你,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
要求:自定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达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不绝于耳:有自然之声,也有社会之声;有现实之声,也有历史之声……可是,真正触动你内心的是哪一种声音呢?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套作,不抄袭。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⑤700字左右。
哲学上“秃头论证”的理论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千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向了反面。
全面理解上面材料的含义,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在一首名为《天真的暗示》的诗中这样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座天堂。”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尤其是各种美妙植物。
请以“假如我有一个庭院,我要在院中种下一株(或一丛)(植物名称)”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适当的抒情或议论,750字以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品学兼优的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毅然在寻远离尘嚣、远离现代文明的瓦尔登湖畔,搭建了一栋简陋的小木屋,过起了近乎原始的简朴生活。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久久地坐在瓦尔登湖边,静静地看书、思索、写作,尽管他写的书,出版商并不赏识,但他仍不改初衷,依然坚持每日静思、写作。直到多年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他的那些睿智的思想,可以跨越时空地营养人类。后来,梭罗博物馆曾在网站上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结果超出92%431439位世界各国身份、职业、信仰等各不相同的被调查者,均点出了答案“否”。梭罗博物馆进一步追问大家为什么认为梭罗的生活是幸福的,被调查者的解释虽然千口千词,但有一点却惊人地一致:因为梭罗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正如作家福斯所说:“在不通路径的地方,是开拓者闪光的心灵,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要求: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