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国际事务中从有所作为到大有作为。如: 2007年,中国共需缴纳联合国会费等各项摊款达2、7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42%。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会议决定,2008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塔吉克斯坦举行。2007年11月9日,中国推选的代表陈冯富珍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世界贸易组织于2007年11月27日正式任命张月姣女士为争端解决机构的成员,这是中国内地的律师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某班探究小组根据这一背景开展探究活动。
(1)材料收集小组负责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把下表填写完整。(在对应的栏目里打“√”)。


按成员性质分
按地理范围分
按职能范围分
政府间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全球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专门性国际组织
联合国
 
 

 
 
 
世界卫生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2)联系实际、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积极发展与各种国际组织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
材料一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体现党政治理念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四化”同步的推进,符合时代特征,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我国发展战略的高度。
(1)请分析“新四化”是如何吻合了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怎样才能又好又快打造出美丽中国?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公众关注与热议。
材料一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诗礼传家为中国最基本家风。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材料二针对央视家风的调查,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现点和看法。
网友甲: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网友乙: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尊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网友丙:弘扬家风,人格爱国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网友丁:“家风正,则国正”。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8 分)并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为公民传承和弘扬家风提出两条建议。(4 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对网友观点的认识。(14 分)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钢铁的产能和表现消费量

注:依据行业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80%即为产能过剩。
材料二作为钢铁产值全国第一的河北省,2012年,粗钢产量1.8亿吨,粗钢产能达到2.86亿吨,压减任务之大也是全国第一。河北省通过按照国家标准强制关停一批;实行差别水价、电价,严格土地、环保执法,提高落后钢铁产能的运行成本,发挥市场的倒逼机制,退出一批;通过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和转产,或者去海外发展;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削减劣质资源,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等措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
材料三我国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显示,25个省份被雾霾缠身,平均雾霾天数逼近30天,较同期偏多10.3天,创52年来之最。 2014 年地方两会纷纷把环境治理列为关注焦点,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雾霾或PM2.5治理的提案和议案,要求政府“大手笔投责、硬手段惩治”,投入巨资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和区城污染“联防联控”,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在两会的重视下,不少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PM10 等下降幅度,甚至空气质量合格天数。
(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如何破解钢铁产能过剩困境。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两会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皖、湘、鄂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改善空气环境的最终出路,就在于公民治理。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国家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的依据,试举一例说明作为公民应该采取的具体做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

■城镇化率(左轴)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右轴) -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右轴)
注:目前,中等发达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率在70%以上。
材料二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经阶段。人口在城市中聚集,会产生更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促进新兴产业形成。城市产业的繁荣和高回报吸引了更多资本、技术和知识的流入,这些要素的整合将会进一步诱发新的技术创新和流动。
材料三 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充当了城镇化的“主角”,强制征地、迫使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时有发生;进城农民在就业、养老等诸多领域无法享受市民待遇......2013年1月15日,李克强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应如何正确定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