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选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选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材料三 海湾国家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不到一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战争爆发的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但伊拉克对联合国的决议置之不理。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678号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选自《当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材料一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 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
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体现了联合国的什么作用? 请说明材料二中的变化与这种作用之间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的制度变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⑴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北宋初年“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的具体表现。
⑵简述王安石为革除“新弊”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底,北京中国银行鉴于“女子心思细密”,“女子俸给可低于男子”,而且女子不像男子有“派别关系”,“不致见异思迁”,因此最先在银行中使用女子司帐,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材料二 1923年的北京高师民意测验中,家庭旧制被列为应改革的不良风俗与习惯的首位。
——据江沛《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会文化观念变动评析》
请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其经济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家庭旧制”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它“被列为应改革的不良风俗与习惯的首位”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说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我国沿海城市文化观念变化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摘自《干部群众关心国家的25个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西方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对外债务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正是这一源源不断增加的海外利润,支撑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保持了这些国家近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饥饿的女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照片摄于1993年的非洲。照片中,一个饥饿的女孩奄奄一息,身后站立着凶猛的秃鹰,等待下一秒钟即可享用的猎物。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
材料二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序号
方面
举例
1
政治制度建设

2
经济建设热火朝天

3
外交成就突出

材料三:“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
(3)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

人物语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材料二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80多岁了,她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秦兵马俑时,曾与一小女孩有以下有趣对话: 克林顿:你为什么站那么高? 小女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林顿: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小女孩:管美国人(民)。 克林顿:(略微思索后)准确地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趋势如何?从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女王“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请举例说明。(4分)
(3)材料三中小女孩和克林顿的说法为什么有差异?请从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加以说明。(4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