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
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⑴该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
⑵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以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中若s1为s的一半,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v,可知,v1、v的大小关系是v1 v(选填“>”或“<”或“=”)
按图所示试一试,两指面凹陷程度是(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这表明.
为了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用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镍铬合金导体,接在同一恒压电源两端,在常温下进行实验,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合金导体的电流,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材料 |
镍铬合金 |
||||||||
长度(米) |
0.1 |
0.2 |
0.3 |
0.2 |
0.4 |
0.6 |
0.3 |
0.6 |
0.9 |
横截面积 (×10-4米3) |
2 |
2 |
2 |
4 |
4 |
4 |
6 |
6 |
6 |
电流(安) |
0.3 |
0.15 |
0.1 |
0.3 |
0.15 |
0.1 |
0.3 |
0.15 |
0.1 |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13)。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2、5与8或3、6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15) 。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和2、5与8和3、6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16)。
⑤在得到上述初步结论后,另一组同学还想继续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他们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锰铜合金导体在常温下进行实验,记录的电流如图表表示。该小组同学(17)(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理由是(18)。
实验序号 |
10 |
11 |
12 |
材料 |
锰铜合金 |
||
长度(米) |
0.1 |
0.2 |
0.3 |
横截面积 (×10-4米3) |
3 |
3 |
3 |
电流(安) |
0.6 |
0.3 |
0.2 |
小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所用小灯标有“2.5V”字样,滑动变阻器有A、B两个待用,且分别标有“10W 1A”、“20W 2A”字样。
(1)图(a)为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后要求:在闭合电键S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7)(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
(2)他选取一个变阻器并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时,发现小灯发光较亮,电压表的示数略大于额定电压,则他选取的变阻器是(8)_(选填“A”或“B”)。 (3)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后,选取另一变阻器重新连接电路,闭合电键时,观察到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伏和0.2安。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附近时小灯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17所示,则电源电压为(9) 伏,小灯的额定电流为(10)安,额定功率为(11)瓦。
(4)实验中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是为了(12)。
如图所示,用一块比管口稍大的塑料片堵在玻璃管的下端,用手指托住塑料片后将玻璃管缓缓插入水槽中。松开手中,塑料片 (5) (选填“会”或“不会”)掉下,理由是(6)。
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选填“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或“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小明同学在某次实验中,为测量矿石的密度,他使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实验中应将矿石放在天平的(选填“右”或“左”)盘内。天平再次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b)所示,则该矿石的质量为克,然后又用量筒和水测出了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为千克/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