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石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水的温度/℃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钩码重力不等,释放后重钩码下降,轻钩码上升,然后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钩码,通过传动装置可实现:在钩码升降过程中,能使放在隔热容器水中的叶轮不停的转动.
(1)叶轮在不停地转到过程中,可以知道容器中水的温度 ,原因是:叶轮通过 方式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2)实验中钩码升降做功与水温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中水的质量为500g,c水=4.2×103J/(kg•℃)】
钩码升降次数 |
1 |
2 |
3 |
钩码升降做功/J |
425 |
850 |
1275 |
水温的变化/℃ |
0.2 |
0.4 |
0.6 |
在钩码升降1次的过程中,容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 J.对比发现,水吸收的热量 于对应的钩码升降所做的功.
(3)综合分析实验装置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实验中能量损失主要来源于 .(只写出其中一条即可)
同学们利用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水平桌面等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们发现实验桌上放有2mm厚的玻璃板A,5mm厚的玻璃板B.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时,应选择 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
(2)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它所成像的大小将 .
(3)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min |
0.5 |
1.0 |
1.5 |
2.0 |
2.5 |
|
升高的温度/℃ |
水 |
2.0 |
4.0 |
6.0 |
8.0 |
10.0 |
沙子 |
4.3 |
7.9 |
15.2 |
18.4 |
21.5 |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__之比相等。
小华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在未接入电路时表盘如图甲所示,在使用它测量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小华链接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不规范,导致开关没有闭合时__________表就有读数。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改正。
实验中测出小灯泡在U=2.0V时的功率后,要测量其额定功率,应向_______(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值为______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W。
测量结束后,应断开开关,先拆除__________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
小刚在测量大米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侧调节,使天平平衡。先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50g,再测得装入适量大米时烧杯和大米的总质量为131.9g。
(2)将烧杯中大米倒入空量筒,压实抹平,测得其体积为90mL,计算得到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3)小刚测得大米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大/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