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永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向”,下述思想明显与其不同的是

A.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B.《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蠢”之一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