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有计划经济建设 | D.赫鲁晓夫改革 |
读下图,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 B.《离骚》 |
C.《孟子》 | D.《荀子》 |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
C.减少财政支出 | D.缓和社会矛盾 |
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公斤),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 |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 |
C.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 |
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