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上的讲话
我市某校九年级1班就学习十八大报告举行了“畅谈十八大,迎接科学发展”主题班会。
请你也参与谈一谈。
(1)请你谈谈我国资源现状的重要国情?
(2)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你认为在经济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已经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建立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我们还有进一步落实一项基本国策。
你认为应该进一步落实哪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该国策的目的是什么?
(4)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必须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战略地位。请你围绕教育发展拟出三条宣传标语。
材料一:新华网2013年8月30日讯: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各中小学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
材料二:2013年11月,衡阳市教育局对"11·9"消防安全日开展情况、校园冬季安全及消防安全进行督查,对校园周边安全开展专项整治。
材料三:2013年11月29日,衡阳公安消防大队主动上门服务、深入多所乡镇学校,开展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热烈欢迎。
请回答: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后你掌握了火灾哪些逃生技巧?
材料一:2013年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指导,全国百家网站共同实施的"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16日正式启动。
材料二: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多部门联合向全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趋利避害,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材料一: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指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继续做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材料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服务民生上下功夫,使实劲,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请你谈谈公平的重要意义?
(3)请你列举二个近年来我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家风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能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一生。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开展了"家风是什么"的调查、讨论和征文。之后,常德市某中学八年级四班召开了"我家的家风"主题班会。下面摘录的是班会上几位同学的发言:
许志强:我记得,在我家,从小就不容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爷爷总是要求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且不能安于现状、怕苦怕累。所以,我爸爸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羡慕的成绩,成为了我们的榜样。
韩阳毅:我家好像没有用文字记录的家风,但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勤奋踏实的人,不能懒惰。遇到别人有难,要能够见义勇为。这些,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夏雨菲:我们家条件不算差,但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感到,我们家从不攀比,特别简单朴素、注重节约,不浪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夹掉到桌子上的饭菜一定要捡起来吃,而且饭后碗里不能剩饭菜。我爸还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没有向我爷爷要过一分零花钱,生活费也全是靠他勤工俭学赚来的。
……
(1)上述同学所谈到的家风,是我们生活中很多家庭所认同且拥有的,在我们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早已沉淀为一种带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精神追求。请问,生活中,这些优良的家风孕育和传承着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
(2)优良的家风作为一种正能量,熏陶我们成长,推动民族进步。请问:个人的成长与民族的振兴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3)从家风传承的角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2点建议。
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也就不同。
例如过新年,世界各国就有很多各不相同的方式: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蒙古,新一年到,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泰国,传统的新年,人们相互洒水,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意大利,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
再如,我国的端午节,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实,端午节最初是古人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的节日,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祭龙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满、蒙古、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习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文化的什么特性?这种特性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2)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