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
请回答:
(1)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A和a为一对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果蝇的性别为 ,基因型为 。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是 。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某研究小组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周后,开展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茎切断伸长的影响及生长素(IAA)对茎切断中乙烯(ACC)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见下图。分析回答:
(1)将菟丝子切断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的目的是 。
(2)分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根据图示结果判断:IAA促进茎切断伸长的最适浓度为 ,GA3促进茎切断伸长的最适浓度为 。
(4)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 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
(5)若实验中发现有两组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后,茎切段伸长量均为0.5cm,因标签丢失,无法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要想通过实验来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请写出实验思路并得出相应结论: 。
下图是玉米(核染色体2n=20,雌雄同株)细胞内有关淀粉合成的部分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玉米基因组测序工作要完成_________条染色体的测序。
(2)图中的①②生理过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ATP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已经测定A(a)、B(b)基因分别位于第3、4号染色体上,若基因为AB则种子内积累大量淀粉,表现为非甜玉米,若A或B突变为隐性基因则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导致种子内积累大量蔗糖、果糖、葡萄糖等而表现为超甜玉米。由此可见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若只考虑A(a)、B(b)基因的作用,由图可知纯合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将两株纯合超甜玉米杂交,F1代全为非甜玉米,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代自交后代中非甜:超甜=_______________。
某二倍体植物(2n=16)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雄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表,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
表F2性状统计结果:
编号 |
总株数 |
可育:不育 |
1 |
35 |
27∶8 |
2 |
42 |
32∶10 |
3 |
36 |
27∶9 |
4 |
43 |
33∶10 |
5 |
46 |
35∶11 |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 (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 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_ ____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 个正常的四分体:___ _(时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9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 ,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8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9条染色体和含有8条染色体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 ,这可能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 色的种子;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 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14分)下面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示意兴奋在甲、乙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图丙示意图甲中②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_________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__次。
(3)图乙中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神经元释放的。
(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b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
B.a—c段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
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 |
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