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染色体组成表示为:18+XX或18+XY。其叶肉细胞中的部分基因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中少量的〔1〕就可以合成大量的SSU,原因是 。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推测该物质能参与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4]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其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则能催化其中某过程的物质[3]是 。
(3)大麻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MM、XmXm、XmY等均视为纯合子)。用雌雄株大麻杂交,得到F1代共150株大麻,其中雄株50只。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成活大麻的基因型共有
种。若F1代雌株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M、m)。
(4)已知大麻抗病(B)对不抗病(b)、粗茎(C)对细茎(c)、条形叶(D)对披针叶(d)为显性,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将纯合抗病粗茎条形叶雌株与纯合不抗病细茎披针叶雄株杂交产生F1,F1间杂交得到F2,F2中抗病细茎条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是 ,F2有 种基因型。
(5)为获得优质的纤维,可在定苗时选留雄苗拔除雌苗,还可将雄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 。
(6)在大麻野生型种群中,发现几株粗茎大麻(突变型),该性状是可遗传变异。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判断该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
(8 分)在个体发育中,有些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分化而转变为恶性增殖的癌细胞。请回答:
(1)人体正常体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后,细胞膜上______发生改变,这些癌细胞便可以成为______,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健康的机体可以通过______免疫消灭它们。
(2) 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如果用药物抑制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期。如果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
(3)将人体癌细胞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一次分裂后,子细胞中将有: ______条染色体被标记,原因是DNA分子进行—复制。将癌组织切片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相同、不同)。
(12 分)我国科学家成功的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的抗虫棉对棉铃虫等害虫毒杀效果高达80%〜100%
(1)_______ 要确定抗虫基因导人棉花细胞后是整合到染色体DNA上,还是整合到细胞质DNA中,可选用______作为亲本进行______
(2)若某一个棉花受体细胞中导入并整合了两种抗虫基因,如图所示,将该细胞经组织培养培育成一株抗虫棉植株A,让该抗虫植株A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出现的概率为______若该抗虫植株A与普通棉杂交得到F1,F1中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3)科学家们预言,即使是纯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植株的抗虫能力也将下降。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分)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应用其功能联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0
下丘脑分泌的______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______,进而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对______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______,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腺体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可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当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 |
||
.注射前 |
注射后 |
|
健康人 |
<10 |
10-40 |
甲 |
<10 |
10 -40 |
乙 |
10-40 |
>40 |
丙 |
<10 |
<10 |
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从而会导致甲状腺______(萎缩或肿大)。
(10 分)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细胞间隙的扩散和活细胞的转运两种途径吸收矿质元素。科学家为研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规律,分别在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下用含有42K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阶段和第二阶段影响不同。第一阶段42K进入根系的过程____(不受、受)代谢控制;爭二阶段是42K进入_____(细胞间隙、细胞内)的过程,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 若1小时后将甲乙两组的植物从42K溶液中移植到等量的清水中分别培养1-2min,都会出现42K明显外泌现象,则甲组42K的泌出量______(明显大于、基本等于、明显小于)乙组。
(3) 将上述正常条件下培养的甲组大麦移入不含K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42K主要集中在_______(老叶、幼叶或全部叶片)。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两个品种,经杂交后得到F1,F1自交后得F2。请回答:
⑴上述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属于。
⑵ F2中共有种基因型,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是。
⑶在3200株F2中,理论上计算符合生产要求的有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