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 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 B.10 m/s; | C.2.5 m/s; | D.5 m/s |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速度定义式![]() ![]() ![]() |
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
C.如右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 =" 5t" +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通过4m的位移所用时间为2s |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
C.第3s内的位移是24m |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第2s末物体回到原点 |
B.在第2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 |
C.在前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 |
D.在前6s内物体的位移为0m |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被传为千古佳话。如果三尺为1米,水下落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g取10m/s2)()
A.100m/s | B.140m/s | C.200m/s | D.2000m/s |
双层公交车靠站后,没有下车的乘客,因下层坐满了乘客,驾驶员提醒上层的后面有空位,新上车的乘客走向上层的后方入座,此时车(包括乘客)的重心 ()
A.向前上方移动 | B.向后上方移动 |
C.向正上移动 | D.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