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
D.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
C.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 际值偏小 |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清中的蛋白质时,轻轻振荡后,溶液变成紫色 |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可以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
C.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被亚甲基蓝溶液染成蓝色的是活酵母菌 |
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使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
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②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 |
B.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 |
C.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 |
D.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 |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到()
A.血细胞计数板 | B.重铬酸钾溶液 |
C.放大镜 | D.双缩脲试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