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情况,读图,回答题
图1 图2结合材料分析,该河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东南地区 | D.东北地区 |
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
| B.若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
| C.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
|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问题。
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 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题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 B.冰雪融水量不足 |
|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 D.围湖造田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中、西线工程相比,最大的优点的
| A.水量大、水质好 | B.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
| C.全程可以自流 | D.可以大大促进供、受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 A.地形类型 | B.城市分布 |
| C.资源状况 | D.人口 |
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
|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
|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
|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
|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
|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