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这段材料选自( )
A.《联合国宪章》 |
B.《国际和平年宣言》 |
C.《世界人权宣言》 |
D.《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据俄罗斯《报纸报》2015年1月3日消息,曾任里根政府财政部政治经济问题顾问的保罗·克雷格·罗伯茨认为,未来世界政局掌握在“俄罗斯熊和中国龙”的手中,二者的联盟将打破新保守派分子“千年美国霸权”的幻想。这表明()
A.多极化趋势下美国的单边主义面临挑战 |
B.中俄战略结盟冲击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
C.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 |
D.世界格局形成美、中、俄三足鼎立局面 |
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早期领导人之一加米涅夫曾指出:“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一言论提出的直接原因是()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B.列宁提出《四月提纲》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引发严重危机 |
D.列宁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 |
19世纪初,蒸汽机的热效率不到8%,而人们对蒸汽机的研究主要从蒸汽机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燃料的经济性等方面来判断它的优劣。这反映出当时()
A.工业科技有了较大发展 | B.应用技术需要科学理论的突破 |
C.蒸汽机尚不能广泛应用 | D.生产对动力来源提出革命性要求 |
“五百年前,那串被压抑千年的沉重巨雷,刺痛了罗马,唤醒了欧洲,响彻全球! 如果没有那些思想的火花,我们今天还生活在愚钝之中;如果没有这场伟大的运动,我们今天还在黑暗中彷徨。”题干中的“这场运动”()
A.开启了西方人文精神之源 |
B.把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C.主张“信仰得救”,批判教会权威 |
D.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 |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A.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逐渐终结 | B.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 |
C.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逐步深入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