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对外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目标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C.宗旨是提高综合国力,树立大国形象 |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
下图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
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
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 |
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 )
A.平等性 | B.扩散性 | C.延续性 | D.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