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 B.重农抑商 | C.闭关政策 | D.贫富分化 |
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 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 | 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 |
C.高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 | 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 |
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A.抨击迷信思想 | B.痛斥君主专制 |
C.倡导科学精神 | D.回击复古逆流 |
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利克里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这意味着
A.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 |
B.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 |
C.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 |
D.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
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 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
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 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