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粉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可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假设】
(1)假设1:由小苏打和臭粉组成 假设2:由小苏打和明矾组成 假设3:由______组成
【方案与流程】
为探究甲品牌的发酵粉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2)结合步骤①~③分析,气体A为__ __,该发酵粉的成分为_ _ (填化学式)。
(3)乙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可能为假设2情况,请你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仪器和用品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0.1mol/LnaOH溶液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装入A、B试管中。 |
|
步骤2: |
焰色呈黄色证明有Na+,发酵粉中有NaHCO3 |
步骤3: |
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或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证明发酵粉中有明矾。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常用作木材的粘合剂,俗称“白乳胶”。B通过加聚反应可制得A。B的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为4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碳原子数相同的两种有机物D和M。
(1)B分子中含氧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2)B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不饱和羧酸的有3种,它们是、
、 。
(3)写出B在一定条件下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
(4)通常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接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M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M的结构简式 。
(5)已知:
D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关系:
有机物N与G互为同系物,且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G大14,写出两分子N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并写出N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资料显示:。某学习小组利用此原理设
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①在该实验中,甲部分的装置是 (填字母);指出a中m仪器的名称 。
|
有A、B、C、D、E、F、G七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
、
、
、
、
和
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A |
B |
C |
D |
E |
F |
G |
|
A |
-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 |
↓ |
- |
↓ |
G |
↓ |
↓ |
↓ |
↓ |
- |
↓ |
- |
(1)A的电子式是 ,G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
是 。
(2)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 ,C ,D 。
(3)①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G与过量氨水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草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为探究草酸的性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化学性质 |
H2C2O4 |
189.5℃ |
有毒,具有腐蚀性,易溶于水,二元弱酸。 100℃开始升华,157℃时开始分解。 草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CO2、CO和H2O。 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 |
[实验一]根据下图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可重复使用),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受热分解产物中含有CO2和CO(部分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省略)
(1)用字母表示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
a→b→c→( )→( )→d→e→( )→( )→( )→( )→尾气处理
(2)用上图提供的仪器和试剂做实验时,装置B中出现白色浑浊,也不能说明一定有CO2,原因是;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3)利用改进后装置进行的实验时,要先加热装置,(填“A”、“B”、“C”、“D”、“E”,下同)后加热装置;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实验依据是。
[实验二] 探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4)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可观察到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近乎无色,可推测草酸可能具有。
(5)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当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为探究其原因,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对比实验:
实验序号 |
H2C2O4(aq) |
KMnO4(H+)(aq) |
MnSO4(S) (g) |
褪色时间 (S) |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实验1 |
0.1 |
2 |
0.01 |
4 |
0 |
30 |
实验2 |
0.1 |
2 |
0.01 |
4 |
5 |
4 |
该对比实验的结论是。
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
(1)实验目的:分析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①洗气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写出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小组预测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可能还会有氢气产生,为进一步确认气体的成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2)实验目的:检验气体的成分。
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氧化铜粉末、无水硫酸铜固体、品红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碱石灰。
仪器如下图(可重复使用,可根据需要取用);
①连接仪器。将装置的字母填入□内,并将试剂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可不填满)
②若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目的:确定产物的含量。
①若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H2,为测定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含量,需收集的数据有。
②若反应后烧瓶中溶液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Fe2+、Fe3+,其中检验是否含有Fe3+可采用的试剂为;如果该过程中共消耗了11.2g铁,反应后的溶液能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则原溶液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