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题包括A、B两小题,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
A、(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
(3)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求小车的加速度。
B、(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常量,没有单位,是人为规定的
B.r趋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是否相等无关
D.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2)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数为G,则第一宇宙速度为
(用g、R表示);
(3)求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的周期(用g、R、G表示)。
(1)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d,螺旋测微器的测量精度为________mm;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读数为d=________cm.
(2)为了提高电阻率的测量精度,以下措施不必要的是___
A.金属丝长度应为有效长度,即接入测量电路时两端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 |
B.长度用米尺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
C.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
D.测量直径时,应在不同部位测三次求平均值 |
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
(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m/s.
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中
(1)我们都是先确保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再确保F不变,研究a与M之间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称为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接砂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
B.将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
C.在探究a与质量M的关系时,作出 a—![]() |
D.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一定等于砝码和沙桶的总重力 |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后,依照数据正确画出a-F图像如图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E(约3 V)和内电阻r”的实验时,部分器材参数如下:电压表(量程3 V),电流表(量程0.6 A),定值电阻R0(阻值为2),滑动变阻器R(阻值约30
).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请把实物图没完成的连线连接好.
(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出了6组对应的数据并在图象上描点如图所示,请在右图中继续完成图象;并根据图象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电池内阻r=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如图所示的是把量程为3m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1.5V。经改装后,若将原电流表3mA刻度处的刻度值定为“0”,则在2mA处应标,1mA处应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