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
A.![]() |
B.![]() |
C.![]() ![]() |
D.![]() |
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2。则次探测器()
A.在着陆前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m/s |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 |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
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W=![]() |
B.W>![]() |
C.W=![]() |
D.W<![]() |
如图,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的交点,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φM,φN,φP,φQ,一电子由M点分别到N点和P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Q |
B.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面内,φM>φN |
C.若电子由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 |
D.若电子由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 |
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A;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
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A |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A |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A |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