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霄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信仰得救;致良知 |
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 )
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 |
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韩非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