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创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
B.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
C.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原子结构轨道模型 |
D.20世纪初,科学家指出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
A.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A2和B2物质的量之和与AB的物质的量相等
C.c(A2):c(B2):c(AB)=1:1:2
D.A2、B2和AB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u—Zn稀硫酸组成原电池装置,当导线中有0.5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
①锌极反应:Zn-2e-=Zn2+,锌片上产生0.25mol的H2
②铜极反应:2H++2e-=H2↑,锌片溶解16.25g
③电流由铜极经导线流向锌极 ④溶液中SO42-移向铜极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乙烷(CH3CH3)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6NA |
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共有NA个分子,其中氧原子数为2NA |
C.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氢原子数为2NA |
D.制取84消毒液(NaClO),消耗0.5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NA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
B.Cl-的结构示意图![]() |
C.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17 37Cl |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通入过量的CO2 |
B.铁粉(铝粉)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
C.Na2CO3溶液(Na2SO4溶液)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
D.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