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8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节选的这部分文字中,作者主要论证一个什么观点?
答: 选文第③段在论证上有重要作用,从论证思路角度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 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青春岁月一生只一次,恰如昙花一现,又如江流入海,奔涌向前。这是人生中最美好 且短暂的时光,更是不可复刻的璀璨年华,因此古人有"青春须早为,岂能常少年"之言。酌古论今,在民众的意识观念中,"大器晚成"始终不及"初露锋芒"令人艳羡。"成名要早""建功要快"的思想,不知从何时起被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中。于现代青年人而言,似乎时刻都在忧虑,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殊不知,"早和快"远不如"稳和静"来的稳妥心安。青春的座右铭的确应是步履不停地向前奋进,但不急功近利、不功利为之的"静",才应是青春中那抹最纯净的"底色"。
我们要始终坚信,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根基。无论梦想如何绚烂,也要靠静下心来步一个脚印地去追逐实现。
对于青年人而言,在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中, 单纯的、不被世俗化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守住自己的初心,将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兴趣,发展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将"热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是当代青年人真正对自己的人生高度负责的体现。从社会层面来讲,摒弃"鸡汤成功学"的灌输与引导,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尽可能多地为青年人提供广阔而稳定良好的发展平台,才是根本职责所在。
当然,"平心静气"并不等于消极懈怠、无所作为,而是要在奋进的过程中让心静下来去沉淀、去厚积。在明白"时不待我"的紧迫性的同时,更要经历"宁静致远"的人生修炼。之于青年人而言,"驱车策驽马"的驰骋前提,是懂得"悠悠涉长道"的心境,也只有在"静"的底色中,青春的拼搏与奋斗才会越挫越勇,一往无前!
(选自2018年5月4日《红网》,作者安星予,有删改)
(1)文章认为,"单纯的、不被世俗化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的具体内涵。
(2)请概述文章的写作思路。
(3)为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可补充一些论据,下列材料中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B.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C.画家齐白石幼年学木匠,之后学雕刻,57岁以后才在画坛逐渐成名,他曾经"十载关 门",大胆突破,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66岁到达绘画巅峰。
D."大国工匠"高凤林35年做同一件事,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他用35年的坚守,成就了一个航天匠人的梦想。
记叙文阅读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①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②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
③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④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⑤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⑥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⑦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
⑧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⑨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
⑩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⑪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⑫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⑬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⑭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
(2)小说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
(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
议论文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 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 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⑬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包容多样的和平
科菲•安南
①今天,没有人不知道世界上贫富之间的差距,没有人能说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差距让穷人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那些穷人与我们一样,应当享有人的尊严、基本自由、安全、食物和教育。但付出代价的不会仅仅是那些穷人。最终,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种族和宗教,所有人都要付出代价。
②今天,真正的分界线不在国与国之间,而在强者与弱者、自由者与受压制者、特权者与困窘者之间。今天,没有一堵墙能把世界上一个地区的人道主义或人权危机与另一地区的国家安全危机隔离开。
③科学家告诉我们,自然世界是多么狭小,并且相互依存,一只蝴蝶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扇动翅膀,就能够在地球另一端造成强烈风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蝴蝶效应"原则。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世界也有自己的"蝴蝶效应",是好是坏,都要面对。
④尊敬的来宾,掌握真理的人只有一个,消除世界弊端的答案只有一种,满足人类需要的办法只有一个,这种想法在整个历史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然而今天,即使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种族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也日益发现,人类的多样性不仅是促使对话成为必要的现实,而且是对话的真正基础。
⑤我们比以往更加深刻地察觉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获得尊重和尊严,这对我们全体人类至关重要,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多种文化,多种传统和多种记忆的产物;如果我们能够互相尊重,我们就能研究和学习其他文化;如果能把熟悉的和外来的融合起来,我们的力量就会增强。
⑥在任何一个伟大的信仰和传统中,人们都可以找到宽容和互相谅解的价值观。 例如,《古兰经》告诉我们:"我确以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部落,以使人们互相认识。"孔子教导他的弟子:"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在犹太传统教义中,"爱邻如爱己"的训喻被视为《圣经旧约》前五卷的精髓,基督教的《福音书》也反映了同样的思想,还教导我们爱自己的敌人,并为那些想迫害我们的人祈祷,印度教训示:"真理唯一,哲人以不同名字称谓之。"佛教教义则敦促个人在生活诸方面慈悲济世。
⑦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为自己的信仰或传统感到自豪,有人认为,属于我们的必定与属于他人的发生矛盾冲突,这种看法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这种看法导致了无休止的敌对和冲突,导致人们以神灵的名义犯下莫大的罪行。
⑧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生活着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人民,大多数人都有多重的身份,这些身份将我们与各种各样的群体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爱我们自己,但同时不应该仇恨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即使我们向他人学习,并学会尊重他们的教义。我们仍可以在自己的传统中茁壮成长。
选自《世界百篇经典演讲辞》
(1)这是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于2001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的演说,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安南的演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