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小题。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霜期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 B.降水 |
C.地形 | D.植被 |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气温日较差小 | B.地面辐射强 |
C.风力强劲 | D.大气逆辐射强 |
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各题。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乙观测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丁观测站所在地山上有终年积雪,雪线高度可能为()
A.1500米 | B.2000米 |
C.3200米 | D.4500米 |
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各题。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
C.大气环流,下垫面 | D.洋流,地形 |
N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回归线),读图回答各题。关于图中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
B.10°—20°盛行东南风 |
C.20°—30°盛行上升气流 |
D.30°—40°盛行西南风 |
下图中与右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图 “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50m),完成各题当地某中学地理小组沿山间便道进行登山活动,在行进途中,同学感觉坡度较陡的路段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了促进旅游活动,加快经济发展,拟在甲、乙之间修建游览索道方便游人,其索道长度大约为()
A.400m | B.600 m |
C.900 m | D.1200 m |
下图所示为南回归线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关于①、②、③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大洋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
B.①大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
C.②大洋面积最小,轮廓呈“S”型 |
D.③大洋周围有五个大洲 |
图中地形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的陆地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