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中有一种翻毛基因(H,显性)其纯合子(HH)由于羽毛卷曲脱落严重,有时皮肤近乎裸露。
(1)雄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雌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让非翻毛雄鸡与翻毛雌鸡杂交,F1雌雄个体都是轻度翻毛,这表明H及其等位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让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2)家鸡为恒温动物.正常体温大约为41℃。翻毛鸡与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非翻毛鸡相比较,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 ,耗氧量增加,使机体的产热
量 (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同时.翻毛鸡的心脏、脾、肾等器官也发生了改变.该实例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 。
(3)在家鸡的鸡冠形状的遗传实验中,一群核挑冠雌雄鸡相互交配,后代中9/16为核桃冠,3/16为豆形冠,3/16为玫瑰冠。1/16为单片冠。那么.后代中玫瑰冠群体的基因型
有 种。已知控制鸡冠形状的基因与H基因在不同对染色体上.一只杂合的玫瑰雄鸡的羽毛表现为轻度翻毛.让它与多只轻度翻毛单片冠雌鸡杂交,后代出现非翻翻毛单片冠个体的几率是 。
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
下图表示干细胞A形成B、C、D三种细胞的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和______能力,C所示细胞发生的现象被称为细胞________性死亡。
(2)A形成D的过程叫做。
(3)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发生变化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若D细胞是正在癌变的细胞,发生变化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A、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是,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
(4)若小鼠的另一性状由另外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F和f)决定,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基因型均为BbFf的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请对比例6:3:2:1的产生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某种小型哺乳动物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显性)。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纯种白毛→F1为青毛
乙:纯种黑毛×纯种褐毛→F1为黑毛
丙:F1青毛×F1黑毛→?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显性,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回答②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l,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性个体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性个体交配,子代中灰毛个体占50%,青毛、白毛、黑毛和褐毛个体各占12.5%。该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让子代中的白毛个体与黑毛个体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请写出子代中青毛个体与白毛个体交配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
下图一水稻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示意图,1~10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化学物质,图二表示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的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请分析:
(1)图一中代表光合作用暗反应的是,A、B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上图所示代谢过程中,可以发生于高等动物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一定方法将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后,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技术形成水稻个体。在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为1×102μmol·m-2·s-1时,图一中可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二分析,在光照强度为4和12(×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的合成O2与原种水稻合成的O2的比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