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做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时,第一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SO4溶液的反应。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                    
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       ;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          猜想④: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    成立;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猜想      成立,若
沉淀全部不溶解,则猜想      成立。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生成Ca(HCO 3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CaCO 3比Ca(HCO 32热稳定性   (选填"强"或"弱")。

(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HCO 32、Mg(HCO 32

①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

【猜想】固体A中除CaCO 3外,还含有:

猜想1:只含MgCO 3

猜想2:只含Mg(OH) 2

猜想3:MgCO 3和Mg(OH) 2

【实验】取10.0g干燥的固体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4.4gCO 2气体。

【结论】

①猜想1、2错误。其中判断猜想1错误的理由是   

②猜想3正确,固体A中MgCO 3和Mg(OH) 2的质量比是   

【拓展】在100℃时加热溶有较多Ca(HCO 32、Mg(HCO 32的硬水,1小时后得到CaCO 3和Mg(OH) 2•MgCO 3•3H 2O的固体混合物。写出Mg(OH) 2•MgCO 3•3H 2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写出用KMnO 4制取O 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

(3)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将燃烧后的黑色固体粉碎后,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原因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 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 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 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 2+2NaOH=Na 2SiO 3+H 2O;

(3)硅酸钠(Na 2SiO 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 2SiO 3+2HCl=2NaCl+H 2SiO 3↓(白色);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 2SiO 3+CaCl 2=2NaCl+CaSiO 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Ⅰ.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第1组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①   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②   

第2组

第一步

产生白色沉淀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二部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

【反思交流】

(1)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④   

(2)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想探究炼铁高炉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有哪些,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

猜想二:只有SO 2

猜想三:CO和SO 2都有;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CO 2相似),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在实验中发现A中品红溶液褪色,高炉气体中含有气体   ,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2)乙同学发现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高炉气体中含有CO.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写出SO 2与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有害气体CO和SO 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需达标后才能排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