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793年,巴克利准备在毛纺厂安装蒸汽机,有人给他写了这样的信:“警告你,如你敢在布雷德附近的霍尔顿,即通称为瓦窑场的那个地方安装蒸汽机来纺纱或纺毛,那么,我们在下面署名的这些人,将在该机器弄得我们不安时请求法院判给我们损害赔偿。”这反映了人们 

A.认识到蒸汽机对环境的污染 B.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C.讨厌蒸汽机的发明 D.认为蒸汽机不适于在毛纺厂使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 “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这次大捷发生在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