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
|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
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夫之 |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
|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
|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A.顺应天意 | B.加强集权 |
| C.推行教化 | D.独尊儒术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墨子》 | B.《老子》 |
| C.《韩非子》 | D.《论语》 |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A.道德教化 | B.兴办教育 |
| C.克己复礼 | D.礼法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