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铁矿和煤
②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③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④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
图1是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H市人口变动趋势图。其中三条曲线分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和人口综合增长率。
图1 H市人口增长率变动趋势图
图2 H市(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图1中b曲线表示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 | B.人口机械增长率 | C.人口综合增长率 | D.人口出生率 |
图2中该市总体规划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是何种城市功能区
A.商业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城市绿地 |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A.该地可能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 | B.该时段直射点可能两次过赤道 |
C.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 D.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
假如P地的昼长为T小时(T不等于12),则P地的对趾点Q(与P点分别处于地球直径的两端)的日出时刻为
A.T时 | B.T/2时 | C.(12-T/2)时 | D.(12+T/2)时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地与右图中降水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②、丙—③ | B.甲—③、乙—②、丙—① |
C.甲—②、乙—①、丙—③ | D.甲—③、乙—①、丙—② |
影响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 B.西风控制时间 |
C.洋流影响程度 | D.平原面积大小 |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河谷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读我国某地区冻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冻土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多年冻土南界以北冻土连续分布 | B.岛状多年冻土南界以南为季节冻土区 |
C.多年冻土南界与等温线走向完全一致 | D.年均温0℃以下地区皆为多年冻土区 |
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 B.地面发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
C.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 D.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