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经济性原因 |
56.2 |
217.3 |
家庭性原因 |
34.5 |
39.0 |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
11.5 5.9 24.3 12.9 1.6 |
268.4 243.5 223.8 149.7 603.9 |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
9.9 10.4 14.2 |
75.9 67.4 9.7 |
其他原因 |
9.3 |
215.0 |
|||
合计 |
100 |
123.1 |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该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判断13~15题。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C.南坡较多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 B.秦岭 | C.阴山山脉 | D.天山山脉 |
该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
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 B.江南丘陵 | C.刚果盆地 | D.西欧平原 |
12月22日这一天,①、②、③、④四地同时看到日出。该图是四地这一天的日出时刻和日照时数。据此回答8~10题。①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 | B.东南方 |
C.西北方 | D.西南方 |
造成②、③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低 | B.大气环流 |
C.纬度位置 | D.天气状况 |
若要在③地拍摄一张当天的日落照片,要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
A.西偏北方向 | B.西偏南方向 | C.正西方向 | D.正东方向 |
图为某地区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老龄化 |
B.战争及动乱 |
C.自然环境的改善 |
D.经济的发展 |
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和乙 | B.甲和丙 |
C.乙和丙 | D.乙和丁 |
下面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3~5题。M点的值可能是
A.0.4 | B.0.8 |
C.1.2 | D.1.6 |
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 B.热量 |
C.降水 | D.土壤 |
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