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经济性原因 |
56.2 |
217.3 |
家庭性原因 |
34.5 |
39.0 |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
11.5 5.9 24.3 12.9 1.6 |
268.4 243.5 223.8 149.7 603.9 |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
9.9 10.4 14.2 |
75.9 67.4 9.7 |
其他原因 |
9.3 |
215.0 |
|||
合计 |
100 |
123.1 |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下列各题。表中四地位置,可能位于的地理单元是
A.①-巴西高原东南部 | B.②-中国华北平原 |
C.③-美国五大湖流域 | D.④-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 |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③和②比较,③地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大于②地且气温在0°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高低因素 | B.海陆位置因素 |
C.大气环流因素 | D.地形因素 |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形成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冰川侵蚀 | D.流水沉积 |
如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回答下列各题。如图区域为太平洋,C处洋流名称为
A.秘鲁寒流 | B.日本暖流 |
C.加利福尼亚寒流 | D.阿拉斯加暖流 |
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图示洋流流向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A.北半球俯视图的自转方向 | B.南半球的气旋 |
C.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 | D.北太平洋台风 |
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30°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地位于
A.北半球 | B.南半球 | C.东半球 | D.西半球 |
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的是下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