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重熔再生 |
| B.乙——变质作用 |
| C.丙——沉积作用 |
| D.丁——冷却凝固 |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M作用形成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
| B.东非大裂谷 |
| C.喜玛拉雅山 |
| D.日本富士山 |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及相关地理事物示意图,回答7~9题。
有关图中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山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图中山脉是阴山,②图最中间的一列山脉是天山山脉 |
| B.①图中山脉是巫山,③图中的山脉是秦岭 |
| C.②图中最北的一列山脉是阿尔泰山,④图中最北一列山脉是祁连山 |
| D.③图中的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①图中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省区中只有①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B.①②是我国著名的畜牧业基地 |
| C.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基地 | D.①②③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产区 |
有关ABCD四个省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 | B.B城市位于黄河沿岸 |
| C.C城市有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长江三峡 | D.D城市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 |
右下图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侧视图,且A、B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O点和D点分别与地心连接而成的夹角为45°,B点正午树影总朝北,据此回答5~6题。
据图反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昼半球的一部分 |
| B.该图是夜半球的一部分 |
| C.该图是跨昼夜半球 |
| D.该图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一半 |
若图中C或D可能为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上的点,则两条日期分界线之间的最小经度差可能为()
| A.45° | B.90° | C.135° | D.180° |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3~4题。


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 |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
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24000000 |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
| C.六十万分之一 | D.![]() |
读“我国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下图),回答54-55题。
下列关于各地区人口流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
| B.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
| C.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 |
| D.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 |
下列关于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
|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
| 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并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
|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有利于加强农村与城市各方面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