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6种离子中的几种:NH4+、A13+、Mg2+、CO32-、Cl、SO42-,为确认溶液组成,现取三份各 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沉淀0.58 g(经过滤、洗涤、干燥,下同),同时收集到气体0.03 mol(设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3)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盐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6.99 g。
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A13+、M g2+、NH4+和SO42- B.一定存在Cl
C.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A13+ D.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03 mol/L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i元素的质子数是209
B.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
C.Bi原子6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某物质熔融状态可导电,固态可导电,将其投入水中形成的水溶液也可导电,则可推测该物质可能是

A.金属 B.非金属 C.可溶性碱 D.可溶性盐

对于钠原子的第3层电子的p轨道3px、3py、3pz间的差异,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状不同 B.原子轨道的对称类型不同
C.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D.电子云空间伸展的方向不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Mg、A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B.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C.N、O、F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D.Li、Na、K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从1897年英国首次使用氯气对给水管网消毒以来,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氯气消毒法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消毒。氯气之所以长期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

A.氯气有毒,可以毒死细菌、病毒
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熏死细菌、病毒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且成本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