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 (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
金属 |
铁 |
锰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
结论 |
活动性铁 < (填“>”“<”)锰 |
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二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 .
(3)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
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
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 的一边.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如氧气由 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种气体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 。
(2)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有含有 。
(3)酥脆的饼干打开后放在空气中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影响过氧气化氢溶液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等量6%、1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加入0.5g的二氧化锰。发现浓度大的能先收集到100ml氧气。实验完毕后,他们一共能回收到的二氧化锰质量为________g,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过滤或者蒸馏)
②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过氧化氢溶液,向a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向b中加入氧化铜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快且多,由此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再取2支试管倒入等量6%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其中一支放入90℃热水中,发现该试管中生成的气泡较________。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判断试管已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强和张勇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③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马强选择用某纯净物制取氧气,则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马强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张勇选择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他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张勇选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应选择__________装置。
从分子,原子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①一滴水中大约含有6.7×1021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糖放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更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ml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