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混合气体N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NaOH溶液可以完全吸收CO2)。
下表中是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据此推测气体N的组成结果正确的是:
|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气体N的组成 |
||
X中液体 |
Y中黑色粉末 |
Z中液体 |
||
A |
不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不浑浊 |
H2 |
B |
不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变浑浊 |
CO和CO2 |
C |
变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不浑浊 |
H2和CO2 |
D |
变浑浊 |
变成光亮的红色 |
变浑浊 |
H2和CO |
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
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
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 | B.可以燃烧 |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 D.清除了可燃物 |
纸火锅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使用时纸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火锅里的汤使纸与空气隔绝 |
B.纸火锅被加热时纸的着火点升高了 |
C.纸火锅的纸不是可燃物 |
D.纸火锅里的汤气化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