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①表示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从细胞周期中的某个时刻取出若干个细胞,测定出的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① 图②
A.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处理一段时间后,图②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
B.图②丙组中,除去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两倍的细胞外,还有部分细胞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
C.该种细胞不可能为某动物的神经细胞,该种细胞中染色质状态同图①中G1期细胞相似 |
D.图②中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①中细胞周期的S期 |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
A.年龄组成 | B.性别 |
C.出生率和死亡率 | D.种群密度 |
(2008年石家庄模拟)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鹂2只,没有标志的黄鹂6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
A.20只 | B.15只 | C.75只 | D.45只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C.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