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①表示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的变化,图②表示从细胞周期中的某个时刻取出若干个细胞,测定出的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① 图②
| A.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处理一段时间后,图②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 |
| B.图②丙组中,除去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两倍的细胞外,还有部分细胞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
| C.该种细胞不可能为某动物的神经细胞,该种细胞中染色质状态同图①中G1期细胞相似 |
| D.图②中乙组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①中细胞周期的S期 |
(08广东文基)71.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
| A.增加 | B.减少 | C.不变 | D.先增加后减少 |
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下图所示。其中A、C示线粒体,B、D示叶绿体;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A和D B.D和A C.C和B D.B和C
把鼠肝细胞磨碎后放入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C层必定含有的成分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 A.①和④ | B.②和④ | C.①和③ | D.②和④ |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气和消耗氧气量各为多少g.m-2
| 深度 |
瓶中O2的变化(g.m-2) |
|
| 白瓶 |
黑瓶 |
|
| 1m |
+3 |
-1 |
| 2m |
+2 |
-1 |
| 3m |
0 |
-1 |
| 4m |
-1 |
-1 |
| 水底 |
-3 |
-3 |
A、5;7 B、8;7 C、8;11 D、5;11
某同学进行研究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将该装置置于温暖、有一定光照(忽略水分的物理蒸发)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装置a和装置b中小油滴移动情况可能是(假设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 A.a中向左,b中向右 |
| B.a中向右,b中向左 |
| C.a中向右,b中不动 |
| D.a和b中油滴均不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