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四种样品:水、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三氯乙酸(一种蛋白质变性剂)和碘液正确鉴定出这四种样品,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 |
样品号 |
1 |
2 |
3 |
4 |
| 第一步 |
加三氯乙酸 |
无变化 |
浑浊 |
无变化 |
浑浊 |
| 第二步 |
加碘液 |
不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不变蓝 |
| 第三步 |
取2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变蓝;取4号样品与3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碘液不变蓝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水、2淀粉酶、3淀粉、4蛋白质 B.1淀粉、2蛋白质、3淀粉酶、4水
C.1水、2蛋白质、3淀粉、4淀粉酶 D.1蛋白质、2淀粉酶、3淀粉、4水
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①③⑤⑥ | D.①④⑤⑥ |
下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I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I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Ⅱ突变;Ⅲ基因重组;Ⅳ染色体变异 |
| B.I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Ⅱ体液调节;Ⅲ神经调节;Ⅳ激素调节 |
| C.I生态系统的结构;Ⅱ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Ⅳ食物网 |
| D.I染色体变异;Ⅱ染色体结构变异;Ⅲ染色体数目变异;Ⅳ个别染色体减少 |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假设在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 |
| B.乙图和丙图所示个体分别自交,它们的后代均出现3种基因型 |
| C.乙图与丙图所示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 |
| D.若只考虑如图所示的基因,只有甲图所示个体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
|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根尖细胞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②图中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③该细胞的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④该细胞已发生基因突变,即A突变为a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