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题。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 B.霜冻灾害 | C.寒潮 | D.台风灾害 |
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④ | D.②④ |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题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中南地区 | D.华东地区 |
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 | B.丘陵 | C.平原 | D.高原 |
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 B.开垦梯田 | C.增加城市建设 | D.减少降水 |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题。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A.14时 | B.16时 | C.19时 | D.22时 |
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A.台风减弱 | B.台风中心经过 | C.台风消失 | D.台风停滞不前 |
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 | B.东北 | C.西南 | D.东南 |
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A.日本神户地震 |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
C.新疆地震 | D.长江巴东段滑坡 |
1999年土耳其、我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
B.三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
C.三地均位于消亡地带上 |
D.三地均位于板块张裂地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