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
①指南针 ②造纸 ③火药 ④印刷术 ⑤炼铜、炼铁 ⑥合成尿素 ⑦人工合成蛋白质 ⑧提出氧化学说 ⑨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 A.②④⑥⑦ | B.②③⑤⑦ |
| C.①③⑧⑨ | D.①②③④ |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2NO2 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B.3O2 2O3(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C.H2(g)+I2(g) 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D.NH4HCO3(s) NH3(g)+H2O(g)+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
|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 D.a > b |
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
|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
|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3molB,发生反应如下:
2A(气)+3B(气)
3C(气)+D(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 A.1molA+1.5molB+1.5molC+0.5molD | B.4molA+6molB |
| C.2molA+3molB+3molC+1molD | D.6molC+2molD |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生成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速率V(A):V(B):V(C)=1:3:2;(6)条件一定,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7)A、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1)(2)(4)(7) B.(2)(3)(5)(6)
C.(1)(3)(4)(6) D.(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