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42- |
|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 C.粗略配制浓度为2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加入到盛有500mL水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
| D.对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为一定钠盐 |
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大小 | B.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NO |
| C.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 D.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 |
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浓度都为0.1mol·L-1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通入CO2,NaOH首先反应 |
|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NH4+首先反应 |
| C.向浓度都为0.1mol·L-1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CuCl2首先反应 |
| D.向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 |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
固体变黑,膨胀 |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 B |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
| C |
将一小块K放入水中 |
产生气泡,溶液变红 |
K能置换出水中的氢,生成碱 |
| D |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
粉末变红 |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
微粒甲与离子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微粒甲是()
| A.Si | B.Na+ | C.Al | D.SO2 |
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C的质子数,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②X的种类比Y的多③沸点:A的氢化物小于C的氢化物;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形成三种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