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图10表示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图11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H2和一定量的CO(g)后,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10 图11 图12
A.CO和H2合成CH3OH的反应:△H<0,△S>0 |
B.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molCO和2molH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n(CH3OH)/n(CO)减小 |
C.图10中曲线b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情况 |
D.图12中曲线可表示在不同压强P1、P2(P1<P2)条件下甲醇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H3(g) + HCl(g)![]() |
B.0.01 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
C.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Fe2O3 |
D.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中,平衡常数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表示下列用途或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Al3++3HCO3-= 3CO2↑+ Al(OH)3↓ |
B.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CO32- + H2O![]() |
C.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 ![]() |
D.NaHCO3的水解:HCO3-+H2O![]() |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应向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 |
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
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D.用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 |
对羟基扁桃酸是合成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它可由如下反应制得: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
B.对羟基扁桃酸的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吸收峰 |
C.对羟基扁桃酸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缩聚反应 |
D.1 mol对羟基扁桃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3 mol NaOH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B |
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 |
C |
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 |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取出上层水溶液,用稀HNO3酸化,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
D |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