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 B.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两汉时期 | B.魏晋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 |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
D.“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 B.秦简的记载 |
C.民间的传说 | D.史家的学术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