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权威 |
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 |
B.秦汉时期已用柔化技术处理铸铁 |
C.魏晋南北朝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 |
D.隋唐时期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 |
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 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
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 |
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
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
D.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 |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 |
C.周朝实行分封制 |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