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 “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喜爱的姿态。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直立的头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牛和掮着犁的人形出现,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A.“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变得生动起来,突出了人类的伟大。 |
B.文段中运用“装扮”一词,将层层梯田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
C.文段中“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高杆植物的高而多的特征,突出了自然的神奇。 |
D.文段中“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运用夸张,将月光下天蓝的程度、山顶的轮廓描绘出来,也为下文的“归耕剪影”做铺垫。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A.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
B.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
C.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
D.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
下列人物、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莎利文——《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
B.贝多芬——《名人传》——罗曼·罗兰 |
C.藤野先生——《呐喊》——鲁迅 |
D.屈原——《雷电颂》——郭沫若 |
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B 他的这一番话说得大家脸上黯然失色。
C .同学们来到浙东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 小明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蜿蜒迁徒踌躇暗然失色 | B.睥睨禁固宽恕冥思暇想 |
C.油光可鉴翻来复去芦荟狼籍 | D.胆怯侏儒干涸不可名状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诘责( jié )彷徨 ( fáng )千里迢迢( tiáo ) |
B.锃亮 ( zènɡ )解剖( pō )哄堂大笑 ( hōnɡ) |
C.稽首( qǐ )炽(chì)热广袤无垠( mào ) |
D.污秽 ( suì )小憩( qì )藏污纳垢( ɡò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