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冯友兰教授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灭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灭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殖民主义本身 |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两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两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
C.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 D.“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